轉貼到:
本影片收錄生態奈米地圖中的部分實驗: 1什麼是奈米What is nano?(Mandarin) 0:18 2第一站 太魯閣燕子口 燕子 生物磁羅盤 2:53 3第二站 光隆石材場 石材 自潔效應 5:19 4第三站 賞鯨休閒碼頭 鯨豚 自潔效應 超級比一比—雞毛和鴨毛實驗3:57 5第五站 蓮城 蓮花 蓮葉效應 校園植物體驗 7:10 6第五站 蓮城 蓮花 蓮葉效應 葉深仍淨—奈米紙 5:07 7第五站 蓮城 蓮花 蓮葉效應 奈米碳黑 6:27 8第九站 馬太鞍濕地 細菌 奈米磁顆粒 2:56
影片系列: ERNT 生態奈米科普實驗系列 製作單位: 生態奈米與環境工作坊 總計: 8部影片,總長度34分7秒 簡介: 本實驗教學影片主要使用方式為搭配東台灣生態奈米科普課程教學,次要方式為提供同好自我學習。東台灣生態奈米科普課程簡稱為生態奈米地圖,教學目標為認識大自然與人類師法自然的奈米科技、引導跨領域(觀光景點-生態探察-奈米科學原理-仿生奈米科技)之學習興趣、實踐「學習者為中心」的探究式教學。設計宗旨為營造「DIY體驗、探索現象、解釋原理、驗證效應」的學習歷程,初階教材適用於國小、國中學生(5年級至7年級)的統整教學,與一般社會公民的科普教學。課程主題包含蓮葉效應(植物、動物、礦石)、生物磁效應(候鳥、感磁動物、磁感細菌)、壁虎效應(壁虎)、奈米結構材料(合金、貝殼)、冷光效應(螢火蟲)、彩蝶效應(蝴蝶)等。 目前影片包含部分課程主題之實驗操作: 蓮葉效應(植物、動物、礦石)、生物磁效應(候鳥、感磁動物、磁感細菌),提供教師備課、上課,學生複習、自學等多重用途。
回上頁